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招商引资 > 正文
    购物车
    0

    留下一支“永不撤退的扶贫工作队” 有产业才能稳致富

    信息发布者:中心村网
    2017-05-14 14:25:11   转载

     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下辖的兰下村、水晶深村、下蒋村为湖南省扶贫开发重点村。湖南省国税局、永州市国税局、江华县国税局合力扶贫,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产业扶贫等举措,使这三个昔日的重点贫困村,变成了如今的“小康村”。

      正值脐橙花开之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走进大瑶山,来到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探寻湖南省扶贫开发重点村——兰下村、水晶深村、下蒋村的脱贫致富之道。

      “省国税局驻村扶贫之前,我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只有724元。”当地村干部介绍,2005年湖南省国税局扶贫工作组进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筹资35万元,为兰下村新建了一座集幼儿园、小学、医务室为一体的580平方米综合楼和2000平方米的村务中心。解决了“上学难”“就医难”等基本问题后,依据村里山地多且肥沃的特点,工作组帮助村里选择了3000多亩荒山实行连片开发,栽上了1000亩瑶山雪梨,又另外选地种上了450亩烤烟。在经营机制上,采取“公司+农户”或大户承包、招商引资的方式,成功为兰下村开辟了一条脱贫之路。不到两年,兰下村村民收入增加到2120元,是扶贫前的3倍,全村95%的贫困户解决了温饱问题。

      两年之后,省国税局扶贫工作组即将转移到水晶深村开展脱贫帮扶。如何为兰下村留下一支“永不撤退的扶贫工作队”?“必须为这里的乡亲做大产业、找对产品,带领他们走上产业富民之路。”永州市、江华县国税局扶贫工作组决定把省国税局选准的产业扶贫之路走稳走远,按照“企业+农户”的模式,种植瑶山雪梨5000亩、纽荷尔脐橙300亩。据统计,仅瑶山雪梨种植一项,就实现产值900万元,使村民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村集体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随后,工作队又帮助村里注册了“瑶山雪梨”商标,瑶山雪梨获得了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称号。2013年,兰下村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

      如今,青壮劳力外出务工,中老年人在家种植水果或到水果生产企业打工,兰下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村里年产值30万元以上的经济体已有6个,其中六月香果业公司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年产值10万元以上的果园有22个。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农户达322户,自来水已经入户,太阳能热水器、卫生厕所、有线电视、手机、互联网等现代化设施均已普及。新农合、新农保覆盖率达到100%。村里还投资50万元兴建了村级活动中心,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农家书屋也相继建立,健身器材、篮球场等一应俱全。

      湖南省国税局扶贫工作组从兰下村转战到了水晶深村。据省国税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刚到水晶深村时,这里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全村有贫困户47户,占总户数的32%,贫困人口250人,占总人口的32%,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百姓常说,“小小水晶深,祖辈靠山根,种田喝水全靠雨,衣衫褴褛是村景”。

      水晶深穷,首先穷在水。由于水晶深村地表地质多以青石为主,全村处于洼地,又属喀斯特地貌,下雨遍地积水,不下雨滴水难见,村民只能春天喝雨水,冬天喝雪水,遇到干旱难喝水。扶贫工作组专程请来409地质勘测队总工程师实地勘测,寻找到贮藏地表水的溶洞作为新水源,通过装水泵、建水池、铺管道,解决了困扰村民已久的饮水难问题,村民家家户户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如何解决村民的吃饭问题?省国税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用3个月时间修建了一条从水晶深村到207国道的宽3.5米、长5.2公里水泥路和长2公里高标准砂石路,接通了该村与村外的通道,又架设农田灌溉给水管3000米,为实现农作物收益稳定奠定了基础。

      喝水吃饭问题解决了,致富还得靠产业。省、市、县国税局拧成一股绳,帮助村里建设“绿色产业走廊”,带领村民种植1500株绿化树木,修建12个沼气池;全村共开发种植玫瑰香柑500亩,人均0.5亩,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同时,由于当地适种良种辣椒,在500亩水果基地里又套种投资期短、收益高、见效快的黄色朝天辣椒,并与湖南辣妹子食品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如今,该村的立体种植产业已全面铺开,全村人均年增收3000元,5年后人均年增收将达5000元。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正向我们走来。

      在湖南省委的统一部署下,湖南省国税局第三批扶贫工作队又将扶贫攻坚战场从水晶深村转移到了下蒋村,这是一个有着3000多人的大村。

      扶贫工作组依然从改造基础设施开始,修建硬化村主干道、村间道达8100多米,改造老村巷道1000多米;完成了自来水建设工程,日产200吨的新村饮水与灌溉工程投入使用;规划建成182栋村居小洋楼;在搞好新村建设的同时,经过实施“穿衣戴帽”工程,老村面貌焕然一新。村中的凉亭、路边的垃圾箱、林荫下的宽敞公路……走进村里,犹如走在城市的街道,步入村民新居,仿佛走进城里人家。过去在该村随处可见的茅屋茅厕已不见踪影,留下的是绿树掩映下的红砖绿瓦。

      产业开发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市、县国税局扶贫工作队一拨接着一拨干,抓产业开发、产业链延伸。省国税局扶贫工作队为该村作出了新建1000亩瑶山雪梨基地的规划,并带领村支两委选地点、测土壤、筹资金,该项目最终选择土壤质地较好、交通便利的老茶山为果园扩改基地。同时,采取项目资金扶持方式,迅速投入资金开始梨园基地开垦、苗木栽植,一个崭新的千亩“六月香”瑶山雪梨果园基地呈现在村民面前。

      果园初具规模后,永州市、江华县国税局的扶贫工作队带领全村百姓将工作重点转向“产业促进新农村建设”上。如今,已完成“美丽乡村”建设投资9000余万元,完成农田改良500亩,建立了以瑶山雪梨、纽荷尔脐橙、黑美人西瓜为主的优质水果基地2000亩,优质烤烟基地2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500亩,高产油茶基地2000亩,30万袋食用菌种植园一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个,新建新农村安置点1个,农民新居182户,农村淘宝网店1个。下蒋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9000元,该村先后获得“省级生态文明村”“永州市科学发展示范魅力村”“江华县小康示范村”等称号。




    有产业才能稳致富

      在湖南省江华县这3个昔日的贫困村、今天的示范村调研时,省、市、县国税局的同志无不感慨:“只有因地制宜找准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才能使贫困村尽快脱贫,才能使乡亲们尽快致富,才能使短时期的扶贫工作队在当地变成一支帮群众脱贫、助百姓致富的‘永不撤退的扶贫工作队’。”

      如何因地制宜?首先是实地调研、对症下药。湖南省国税局领衔三个贫困村的扶贫攻坚后,省、市、县国税局的主要领导都多次赴村实地调研,对这几个村的贫困状况和产业发展方向细致摸底,并及时研究和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湖南省国税局探索、建立、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加强脱贫攻坚的保障机制,还统筹整合中央、省级、市级扶贫资金,全力支持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实施精准脱贫,形成了“多个渠道饮水、一个渠道放水”的脱贫攻坚投入新格局。

      产业发展有了“资金池”,但也不能“撒胡椒面”。湖南省国税系统扶贫工作队一边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参与种植、基地打工等方式脱贫致富,一边通过对接产业税收政策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市场主体到贫困村建立产业基地,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体,形成“集约抱团式”产业发展格局。

      产品有市场,产业才能长久。湖南省国税系统在做好产业对接的同时,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帮助贫困村建立了电商销售渠道,保障了当地农产品的销路。这样,从种什么到怎么种,从产品到商品,从商品到名品,湖南省国税系统扶贫工作队在精准扶贫上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模仿的成功之路,为贫困村留下了一支“永不撤退的扶贫工作队”,为贫困村的持续脱贫与发展积蓄了动能。 (刘 麟)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